“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推而广之,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或生产关系,根本上是由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所决定的。“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这句《共产党宣言》中的名言在马克思诞辰200年之际仍然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企业组织和管理的两大基本问题
随着现代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理论界对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企业组织和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提出“科斯定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Coase)和由于博弈论的重大进展而获得诺奖的约翰•纳什(John Nash)、约翰·海萨尼(John C.Harsanyi)以及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为现代管理学提供了两条重要的研究脉络:一条脉络为“博弈论——机制设计——新制度经济学——激励相容”,试图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委托代理问题或激励问题;另一条脉络是“科斯定理——合约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试图解决的是中心问题是交易成本问题或合约问题(袁煜明、闫思,2018)。两大基本问题和两条理论脉络,勾勒出了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图景和走向。与两条脉络相关的经济管理理论在1990年后至少获得过11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见表一)。
表1: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相关理论
获奖年份 获奖人物 主要理论
1991 罗纳德·科斯 科斯第一定理、科斯第二定理
1993 道格拉斯·诺斯 产权理论
1994 约翰·纳什,约翰·海萨尼,莱茵哈德·泽尔腾 博弈论
1996 詹姆斯·莫里斯,威廉·维克瑞 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
2001 迈克尔·斯宾塞, 乔治·阿克尔洛夫,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2005 罗伯特·奥曼, 托马斯·谢林 非合作连续博弈
2007 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 机制设计、激励相容
2009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奥利弗·威廉姆森 社会组织、新制度经济学
2012 埃尔文·罗斯, 罗伊德·沙普利 分配理论、市场设计
2014 让·梯若尔 新产业组织理论、规制与激励、博弈论
2016 奥利弗·哈特, 本特·霍姆斯特罗 合约理论
资料来源:袁煜明、闫思
当前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金融科技(Fintech)方兴未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往往又会促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企业管理者只有不断适应新兴技术革命,前瞻性地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相比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其他金融科技核心技术,区块链作为若干先进信息技术和数学算法的集合,是一种改变万物互联互通方式的技术。如果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着力于解决生产力问题,那么区块链更应该定义为一种重塑生产关系的技术。区块链技术中的分布式记账、Token激励、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等,将深刻改变社会的激励模式和治理机制,引起管理要素的重新匹配和组合,Token激励将解决“博弈论——机制设计——新制度经济学——激励相容”提出的博弈问题,而智能合约将解决“科斯定理——合约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提出的契约问题,进而从根本上带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新一轮变革
http://m.8btc.com/wutong-02